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张智乐:东风剪绿南水村筑梦未来展风采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31 字体:
  沿着东坪镇境内风光秀丽的南水湖,谷幽水清,途经一条长长的风景画廊,南岭翠竹、山花异草连缀,记者来到龙源水产养殖场。养殖场内有像阶梯一样的数亩鱼塘,还有一幢2层小楼,四周建起围墙,鱼塘的周围种满各类植物及果树。
  养殖场负责人张智乐是当地第一个返乡养鱼的大学生。张智乐1989年出生,老家在乳源东坪镇南水村委小角村,在广州就读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为什么选择返乡创业?“觉得自己年轻,机会多。”张智乐说。
  “交学费”后逐渐养出特色
  东坪镇平均海拔800米,生态好、水资源充足。返乡后,张智乐征收了11亩荒地,彼时23岁的张智乐对养鱼完全陌生,但镇里不少人做水产,张智乐认为身边多人做,自己会少走很多弯路,没有想太多,不懂水产养殖技术就积极参加省、市、县里的培训,前期投入打工积攒的本钱及贷款,便干了起来。
  返乡容易但创业不易。既然选择返乡养鱼做为长期发展的事业,张智乐开始在脑海中勾画养殖场的蓝图。在张智乐准备“大干一场”时,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养好鱼,缺乏管理经验,一直存在死鱼的情况,有时候甚至成批的死。2014年春天,他养殖的鱼因缺氧,死了近1000公斤,亏损约3万元;2014年6月,3万尾草鱼苗拿回来,经过一段时间养殖,烂鳃烂尾,接着连日的阴雨天气,又死了很多鱼……”回忆起惨痛的经历,张智乐不禁有些唏嘘,“刚开始那几年的养殖经历就是交学费,每一次受挫也是一个收获。”
  “我从不懂养鱼,一路摸索着学习、提高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同时有政府对三农企业的扶持政策、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这让我成长为一名养殖熟手。”养殖场实施高密度流水养鱼,因为鱼塘水质好,山泉水养出来的草鱼在市场上更受欢迎,比普通的草鱼价格高三倍,张智乐管理也上心,养鱼逐渐步入正轨。张智乐坦言,近几年,养鱼年收入都能达到30万元左右。
  在经济情况好转之后,张智乐开始不断完善养殖场基础设施,购置一些自动化电气设备、增氧设备,让鱼塘养殖越来越专业。2018年,张智乐通过考试取得了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员证书,2020年,龙源水产养殖场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致富后探索循环种养模式
  山风拂过,水中鱼儿畅快地游着,池塘边高大的冬青树下,张智乐说起自己创业的艰难与梦想。
  全村有十几个人返乡,大部分自主创业,自己是这股返乡潮中的一个。返乡10年,张智乐已经非常适应“养殖户”这个身份,慢慢融入本地的养殖圈。遇到技术问题,他会请教有经验的养殖户,也分享自己的一些养鱼经验,向周边群众提供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热心传授鱼病防治方法,帮助农户降低养殖风险。为推广国家的水产新品种禾花鲤“乳源1号”,龙源水产养殖场通过更新技术,优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成功孵化出乳源地理标志农产品禾花鲤“乳源1号”,供应给本地市场。
  如今的张智乐的养鱼技术已经很娴熟。养鱼之外,张智乐还承包了400多亩山地,计划种竹子、栽植果树。为了让家乡的山更青水更绿,保护南水湖生态环境,张智乐带周围部分村民在南水湖参与了9次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2021年,张智乐当选第十三届韶关市政协委员。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能,让生态绿色循环成为现实,张智乐利用20块梯田开展“稻+鱼+螺”互作试验,为保护整治一个优质的水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随着国家对三农建设投入力度的增大,张智乐对自己干了多年的种养业更有信心,他努力探索生态健康循环种养模式,为库区上岸渔民转产转业和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美丽的南水村庄,依山环绕,张智乐和渔民、村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一起踏进新生活的美好篇章。(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