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架“桥”连民心 履职惠民生—— 韶关市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亮点综述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5 字体:

委员工作站(室) 建设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是广泛联系和动员各界群众,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具体实践。

韶关市政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建好用活委员工作站(室) 作为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重要举措,着力推动委员“零距离”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走出了一条“政协走进群众,群众走进政协”的创新发展之路。

筑牢“新阵地”:履职平台再拓展 服务网络广覆盖

“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是建立委员工作站(室)的初衷,我们的委员工作站不是‘花架子’, 要真正发挥服务发展、惠及民生的实际效用。”今年,在全市政协委员工作站建设交流会上,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胡海运的这番话,再次强调了委员工作站(室)的功能定位。

一直以来,市政协推动委员工作站(室)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去年9月,韶关学院政协委员工作站在蔡加赞楼揭牌;11月,韶关市政协(民盟界别)委员工作站落户广东金韶律师事务所;今年4月,政协韶关市武江区委员工作站(民进界别)在正信达急救站“安家”…… 一个个工作站的落地,将履职触角延伸至企业园区、商圈楼宇、行业协会、学校等界别群众密集场所,构建起一张“覆盖广泛、贴近群众”的委员履职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县两级政协共建委员工作站4个,界别和县级政协委员工作站(室)107个。


7月23日,市政协主席胡海运到市政协、武江区政协共建委员工作站开展协商座

在硬件建设上,各地严格遵循“有标识、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的“五有”标准打造协商平台,让阵地建设既规范又暖心。乐昌市政协投入30多万元打造民盟界别委员工作室,升级为市级共建工作站,设置会议室、陈列室、接访室等功能区;南雄市18个驻镇(街道)委员工作室全部达标,配备专职人员保障日常运转;仁化县政协统筹20万财政资金,盘活部门闲置办公用地,实现6个工作站 “共享空间、资源共用”。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政协各专委会也同步发力,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韶关市委及市工商联、市政协各专委会均按标准建设委员工作站,为委员履职提供坚实硬件保障。

制度建设则是工作站规范运行的“定盘星”。市政协坚持制度建设和委员工作站建设同步推进、同步发力,出台了《关于建设“委员工作站”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了委员工作站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并先后制定了《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加强和改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制度,将委员工作站的工作触角延伸至各方面,为进一步推动委员工作站建设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县(市、区)在参考执行的过程中,也紧密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推进委员工作站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建设。如,浈江区政协着力建实建强协商议政平台,不断完善委员工作站工作制度细则,制定并印发了《委员工作站带班值班工作细则(试行)》《委员工作站值班岗前培训工作细则(试行)》《委员工作站意见建议办理闭环管理工作细则(试行)》,细化工作流程,规范运行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委员工作站运作效率和水平。仁化县政协建立委员工作站“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办理日”制度,围绕当月收集的社情民意信息,协同社情民意信息相关的委员、群众和有关承办部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现场督促办理落实。

资源整合更让工作站“聚能增效”。市政协各专委会积极与县(市、区)政协共建工作站,如市政协经济委与乐昌市政协共建委员工作站,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与韶关学院联合建立委员工作站,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联合翁源县政协、武江区政协建设委员工作站,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共建共享格局。各民主党派市委充分利用会员企业资源建设工作站,如农工党市委将工作站设在碧桂园凤凰酒店,民盟市委依托会员资源在律所打造工作站平台,为工作站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各县(市、区)政协整合工作资源积极“用活”工作站平台,如南雄市政协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信息共享及镇与镇联合共建活动,仁化县政协构建“县级统筹指导、各专委会牵头、镇街组织实施”的协同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市政协共建工作站。这种打破区域、部门、界别壁垒的资源整合模式,不仅让有限的场地、人才、信息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更让工作站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力”,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协商议事的整体效能,为委员履职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

一个个委员工作站(室)的设立和运行,把履职触角和末梢不断延伸至各界群众中,进一步筑牢了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链,让人民群众感到政协很亲、委员很近。

服务“零距离”:精准对接需求 办好民生实事

“按照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原则,找准履职的重点和切入点,着眼实际议政事、深入基层化难事、面向群众干实事”——这是委员工作站(室)的定位。各委员工作站以“便民、利民、惠民” 为目标,用一件件实事、一次次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让群众“诉求有处说”。各工作站通过“委员接待日”、值班值守、扫码留言等多种渠道,搭建起民意“直通车”。去年,乐昌市大源镇委员工作室收集到偏远山区手机通讯无信号或信号弱的社情民意信息后,便邀请工信局、通信服务三大运营商以及相关镇召开协商会议,达成了改善手机信号质量的共识。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动乐昌全市新建和升级99个基站,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今年3月,翁源县个私协会委员工作站组织政协委员走访联系协会会员时,有会员反映罗坑水红绿灯右转路口下水井盖下沉,路边破损严重,形成一处较大低洼坑地,不利于安全交通出行。个私协会委员工作站便以社情民意信息向有关部门反映,得到了快速反应落实。目前该路面已经修复平整,“以前路过总担心磕着碰着,现在路平了,心里也踏实了!” 周边商户纷纷为委员工作站点赞。像这样“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案例,还有很多.......

开展便民服务,是服务群众的直接行动。各地结合委员专业优势,开展扶贫济困、送医送药、送教下乡、法律宣传等各类便民服务。面向乡村群众,乐昌市政协教育界委员组织送教下乡15次,让乡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界委员开展健康义诊活动6场,把医疗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秀水镇委员工作室开展“政协委员+乡贤+学校”三方联动发放奖学金,激励困难学子奋进。针对民生痛点,仁化县政协委员工作站推动解决啸仙路北段打通、田家炳小学开设侧门等民生问题;始兴县政协委员工作站推动燃气管道改造、校园安防建设,用心提升群众“安全感”;农工党韶关市委共建委员工作站开展扶贫帮困、支教助学活动……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对接群众 “急难愁盼”。


7月11日,市政协副主席覃峥带队到仁化县政协委员工作站调研群众反映的交通拥堵问题

参与基层治理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延伸。各委员工作站(室)积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工作。乐昌市政协沙坪镇委员工作室开展西京古道活化利用民主协商活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南雄市政协各委员工作室围绕“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等主题开展履职活动,推动“民生微实事”项目落地;仁化县政协发挥委员优势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推动广场噪音扰民问题解决;翁源县各委员工作站(室)推动解决40余件问题,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新丰县委员工作站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让城市环境更宜居;乳源县推动道路拥堵治理、夜市规范管理,让城市更有温度。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政协委员参与工作站值班4010人次,接待群众3847人次,收到问题1834条,推动解决1710条——这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委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 “实干” 回应民需的情怀担当。

激活“新动能”:调研协商出实效 成果转化见真章

“不仅要听民意、解民忧,更要建真言、献良策,推动党委政府决策更贴合群众需求。” 市政协始终将“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贯穿工作站建设全过程,让委员工作站(室)成为推动发展的“智囊团”、连接干群的“连心桥”。

深入调研协商,为建言献策“打基础”。各地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群众关切问题,组织委员沉下身子搞调研、敞开心扉谋对策。今年7月,市政协以“加快打造县域支柱产业,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依托市政协、武江区政协共建委员工作站及仁化县委员工作站开展协商活动,听取企业代表、政协委员、职能部门意见建议,有关意见建议被吸纳到市委专题协商会调研成果当中,部分建议当场由相关职能部门采纳办理。各地委员工作站也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主题开展调研,委员们踊跃参与,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


4月10日,市政协副主席卢春燕到韶关学院委员工作站值班、收集社情民意

积极建言献策,为民生发展“献良策”。委员们以工作站为平台,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把群众声音转化为发展建议。南雄市政协将委员工作站收集到的群众意见转化为社情民意,推动“烟+X”轮作模式落地,助力农民增收;浈江区政协依托委员工作站形成社情民意信息专报20篇,其中5篇得到市领导批示,推动高速路口扩宽、学位增加;曲江区委员工作站推动供配电设施移交等一批民生问题的解决;市政协各专委会工作站依托委员工作站收集民意信息,作为提案线索,切实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健全转化机制,让协商成果“变实效”。各地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加强跟踪督办,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乐昌市政协推动7家工业企业落地,还组织种植“政协委员林”,让履职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南雄市政协健全“分级处理、跟踪督办、共享共建” 机制,下拨经费推进“民生微实事”;仁化县政协构建“收集—审核—督办—反馈”全流程体系,定期“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翁源县完善“协商—办理—反馈”闭环管理,推动40余件群众反映问题解决;乳源县建立“调研—协商—督办”流程,促成“城校连接路”“风华路贯通”等民生项目落地;市政协港澳台侨委推动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播,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引导委员企业将目光投向农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切实将政协智慧转化为发展实效。

从“建阵地”到“优服务”,从“听民意”到“促发展”,韶关市政协委员工作室正以“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的方式,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如今,这些遍布城乡的“连心桥”,不仅是委员履职的“新平台”,更是群众身边的“暖心站”。未来,市政协将持续推动全市政协系统委员工作站(室)提质增效,让政协身影更贴近群众,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为努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韶关贡献更多政协力量。

来源:韶关市融媒体中心 吴嘉宁